主页>>信用资讯

加快信用知识普及,促进人才培养

1、推进全民信用意识培养。全社会信用意识的增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通过媒体、教育机构从社会伦理和思想道德规范的角度大力宣传和教育,让“诚实守信”和“履约践诺”观念深入人心,形成讲信用蔚然成风,视信用为财富甚至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 

首先,要培养、铸造公民的信用意识。公民的信用意识是一个国家信用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各项信用制度发挥作用的必备条件。我国信用的普遍缺失恰恰在于民众信用意识的淡薄。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让尊重他人经济权利、尊重市场规则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理念。

第二,要让守信者名利双收,失信者身败名裂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以物质、精神利益为杠杆或导向,重奖诚实守信的企业或个人,通过利益机制调节人们传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定势,营造出守信者扬名得利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信用观念和信用行为;另一方面,严惩违反社会信用道德的不良行为,让信用纪录不良的企业和个人声誉扫地,利益尽失,使社会公众在约束性的制度氛围中,认识到信用是财富,信用是名誉,逐渐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最终将外在的法律条文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第三、要发挥上层建筑对信用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信用文化无论是作为生产关系的反映,还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它都受到上层建筑的调节、引导和规范。一般而言,信用文化与上层建筑的稳定、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承诺的兑现性呈正相关关系。领导干部廉洁诚信,会增强群众对社会的信心、安全感以及对社会规则的认同、对社会进步的追求;反之,就会增强群众对社会的失望感,对社会规则的不信任感和畏惧感。因此,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和诚信建设,对于加强信用文化建设、规范信用秩序也十分必要。 

2、加强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很高。从业人员既要有全局、宏观的理念,又要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情况,还要有很强的法律和政策观念。从业人员在职业前应当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具备相应知识与技能,以胜任相关业务要求,取得有关资格;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充实和发展专业技能;积极参加信用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和所属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和考试,使自身不断适应信用管理活动的发展。

文章由华誉信用调查公司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ayucredit.com/)

版权说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华誉信用调查公司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版权信息不得删除。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若有侵犯作者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修改。

发布日期:2012-1-4

免责声明:华誉信用(www.huayucredit.com)部分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

本站关键词:信用报告,信用调查报告,信用调查公司,企业资信报告,企业信用报告,企业调查报告

公司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勤俭道185号云汉大厦五层 电话:(022)27059901 Email:Service@huayucredit.com

华誉信用版权所有

津ICP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