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产品与服务 | 华誉客户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一夜间,大公国际成了西方巨头独霸的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入侵者”,成为人人皆知的“挑战者”。但在国内,即使是与信用评级业有密切合作的投行界,大公国际也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究其原因,还是国际巨头对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
“美国正在大规模收购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目前已经控制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2/3的份额,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安全。” 6月27日,即在大公国际发布报告的十几天前,在由新华社等机构主办的“中国信用评级高峰论坛”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课题组组长吴红警告说,目前中国亟待建立独立自主的信用评级体系,掌握资本市场的话语权。
论坛上发布的《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国内共有5家权威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为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国际、上海远东资信、上海新世纪评级。其中,穆迪于2006年收购中诚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并约定7年之后持股51%;同年,美国控制的香港新华财经收购上海远东62%的股权;2007年,惠誉收购联合资信49%的股权;目前,美国标准普尔与上海新世纪已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在洽谈收购事宜。
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唯一独立的权威评级机构就剩大公国际了。据说美国穆迪曾出高价购买大公国际控股权,遭到拒绝。
“我对这个事情很忧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论坛上公开表示。
“国际评级机构在中国境内的所作所为已经直接涉及到我们国家的利益、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课题组副组长江涌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但在国际巨头不断入侵、垄断和控制中国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同时,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进入美国市场的希望却几乎为零。例如,今年4月4日,大公国际历时近2年的赴美申请,就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称“SEC”)以“无厘头”的方式予以回绝。
关建中介绍说,2008年7月,大公国际启动了美国“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申办工作。据了解,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获得美国“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资质即被公认为国际性的评级机构。截至目前,全球近200家评级机构中只有10家在美获得资质,其中7家美国本土公司、2家日本公司、1家加拿大公司;但后3家外国机构进入美国后从未开展业务。
据了解,大公国际用了1年零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从公司管理体制、制度体系、技术体系等各方面适合不同监管制度的国际化改造,形成了包含由一个正本和13个附件组成的申报报告(英文版),并于2009年12月正式提交美国证交会。
“当时正值美国对金融危机中严重失职的证交会和评级机构改革之际,大公国际的申请工作经历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改革法案》修改过程中极为严苛的审查。”关建中说,“但大公国际完整、严谨的评级技术,运营和风险控制的体系,始终让审查无懈可击。”
但最终结果却是,SEC在先后两次“延期批准”之后,于今年4月14日做出决定,将大公国际的申请列入拒绝程序。
美国拒绝大公国际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大公总部设在中国北京,在美国未设有任何机构,未对任何美国公司进行评级,也未有任何美国公民订阅其评级”。二是“(美)证交会至今仍无法确定在当地适用于大公的法律框架内,大公是否能遵守交易法”。
“大公国际的申请文件是完全依照美国法律完成的,美拒绝大公国际的理由荒唐无理。”关建中表示,“你不批准大公国际进入美国,大公国际怎么能在美国设机构和开展业务?没有业务,你又怎么能判断大公国际是否能遵守你的交易规章?”
2010年2月,SEC曾致函中国证监会,提出对大公国际进行“跨境监管”的要求,也就是说SEC要求依据美国的法律对中国境内的机构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并表示如不允许,将会推迟甚至中断对大公国际申请的审批。
跨境监管涉及国家的监管主权,中国证监会拒绝了美国的无理要求,同时表达了两点声明:一是支持大公国际申请美国信用评级资质,监管问题不应该是大公国际申请的阻碍;二是采用监管互助形式完全能够解决美国提出的监管问题,包括允许经中国监管机构同意的评级材料亦可报备SEC。
“美国应该很清楚评级话语权对于保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性,知道中国不会在监管主权上做出让步,才以此为由拒绝大公国际的合法申请。这是在法律条文之外的无理要求。”江涌分析说,“美国这么做的目的,是要阻止中国的评级机构跻身国际评级市场。”
更令关建中郁闷的是,大公国际被美国拒绝后,国内监管部门竟然没有任何表示和行动,“到现在为止,有关监管部门都没有任何表态,我们作为企业也没有任何办法。”至于为何没有表态,关建中说他也百思不得其解。
美国一方面大规模收购中国本土的评级机构和大举进军中国国内信用评级市场,另一方面却将中国的评级机构拒之门外,“就是想遏制中国获取国际资本市场话语权。”江涌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中国的企业近年来纷纷到海外融资,但往往被国际评级机构严重低估而增加了融资成本,有些企业还因此受到重创。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果中国的评级机构能在海外给本国的企业进行公正的评级,就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关建环节。”关建中解释说。
对于大公国际赴美遭拒,有业内人士“支招”说,中国正好可借此契机抑制国际评级巨头在中国过度扩张。“既然美国不让中国的评级机构进入,我们为什么不对美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进行限制?”此人士称,要知道,美国三大评级巨头在中国的评级业务对象包括了中国的能源、通讯、甚至军工等敏感行业在内的各主要行业及主要骨干企业;在金融债券市场,三大巨头的评级对象囊括了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众多股份制银行在内的主要金融机构。
该人士认为:“通过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外资可以全面掌握我国金融系统的运行数据和发展趋势。他们甚至还可通过公开发布信息干扰政府的宏观调控,危害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外界看来,大公国际是现在唯一一个在和外资评级机构对抗的评级机构,“说不上对抗,我们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关建中说,同时他也承认“我很郁闷。”
“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外资机构想花高价参股大公国际,但我们不愿意。” 无奈中,关建中依然心怀希望,“故事远没有结束,我们会继续走下去。”
文章由华誉信用调查公司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ayucredit.com/)
版权说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华誉信用调查公司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版权信息不得删除。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若有侵犯作者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修改。
免责声明:华誉信用(www.huayucredit.com)部分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
本站关键词:信用报告,信用调查报告,信用调查公司,企业资信报告,企业信用报告,企业调查报告
公司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勤俭道185号云汉大厦五层 电话:(022)27059901 Email:Service@huayucredit.com
华誉信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