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信用资讯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缺少专业信用管理人员

当前,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但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来看,企业在进入买方市场后,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并没有随之进行根本的调整。具体反应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

 

我国许多企业近几年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其发展上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具体在业务经营中,企业简单地采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销售承包制和销售买断制等,忽视了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终目标。实际上,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和一致,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二)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在我国企业现在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承担。然而,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的职能。在实践中,这两个部门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三)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

 

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例如,有的企业单纯用销售提成的方法激励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而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结果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累积越来越多,呆坏账比例逐步增加。

(四)信用管理重点严重滞后

 

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问题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即只有在账款被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结果出现了前清后欠的现象,使企业顾此失彼,包袱越背越重。

(五)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

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信用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信用管理、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目前,我国教育系统还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专业研究人员很少,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不少企业在招聘信用管理的员工时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被配置到了信用管理工作岗位上,致使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所以,从我国当前的信用管理现状来看,可以说还处于信用管理的基础建设时期,强化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必须从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人手。

文章由华誉信用调查公司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ayucredit.com/)

版权说明: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或者授权华誉信用调查公司独家播发的文章外,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但原作者和版权信息不得删除。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若有侵犯作者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修改。

发布日期:2012-3-30

免责声明:华誉信用(www.huayucredit.com)部分信息转载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

本站关键词:信用报告,信用调查报告,信用调查公司,企业资信报告,企业信用报告,企业调查报告

公司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勤俭道185号云汉大厦五层 电话:(022)27059901 Email:Service@huayucredit.com

华誉信用版权所有

津ICP备**号